螃蟹怎麼處理?從清洗、分解到保存完整教學!
許多人買了螃蟹回家後,最困惑的往往不是料理,而是「該怎麼處理?」。螃蟹殼硬、夾人、又容易藏沙,如果方法不對,還可能破壞蟹黃或影響風味。其實只要掌握幾個步驟,就能安全又乾淨地完成前置處理,保留螃蟹最鮮甜的味道。
一、處理前準備:讓螃蟹安靜下來
新鮮活蟹在料理前建議先冰鎮 10~15 分鐘,可以讓牠進入暫時休眠狀態,減少掙扎。處理時記得戴上手套或用布包裹,避免被螯夾傷。
✅ 小技巧:
可將螃蟹放入塑膠盒或盆中,加少許冰塊或冷水,等牠安靜後再開始清洗。
二、清洗步驟:去除泥沙與雜質
螃蟹最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是「蟹腳縫」與「腹部摺疊處」。
正確清洗方式如下:
- 沖洗外殼:在流動清水下沖洗螃蟹表面,洗掉浮泥與鹽分。
- 用刷子刷縫隙:可用牙刷或細毛刷清理蟹腳關節、螯根與腹部。
- 不建議長時間泡水:泡太久容易讓蟹肉吸水變鬆,影響口感。
若是購買已冷凍的螃蟹,建議提前放冷藏退冰,再進行輕柔清洗即可。
三、分解與去除內臟
清洗後,接著是料理前的分解步驟。這階段最關鍵的是「保留蟹黃、去除不食部位」。
- 翻面去腹板
將螃蟹反轉,輕輕撬起腹部的三角形腹板(母蟹較寬、雄蟹較尖)。 - 打開蟹殼
從蟹殼尾端插入刀尖撬開,掀起蟹殼後即可看見蟹黃與蟹膏。 - 去除蟹腮與蟹胃
- 蟹腮(灰白色、羽毛狀)位於蟹身兩側,需完全去除。
- 蟹胃位於蟹殼前端、靠近嘴部的三角硬塊,也要剔除。
- 拆腿與蟹螯
用剪刀或刀將蟹腳與螯分開,方便後續烹煮。
⚠️ 注意:蟹腮、蟹胃、蟹心都不能吃,這些部位易有雜質與苦味。
四、螃蟹處理後怎麼保存?
處理完的螃蟹不建議放太久,風味會隨時間流失。若短期內無法烹調,可依以下方式保存:
- 冷藏保存:
用保鮮膜包好,放冷藏室保存 1 天內食用。 - 冷凍保存:
用真空袋密封,放入冷凍庫可保存約 1–2 週。 - 退冰建議:
從冷凍取出後,先放冷藏慢慢退冰,保持蟹肉彈性。
切勿用熱水或微波加熱解凍,容易讓蟹膏散掉。
五、處理螃蟹的常見問題
Q1:處理螃蟹時有腥味怎麼辦?
→ 可先在清水中加入少量米酒與薑片,輕泡 5 分鐘去腥。
Q2:可以先煮再拆嗎?
→ 可以。若不方便生處理,先以清蒸或水煮熟再分解,會更容易操作。
Q3:怎麼讓蟹黃不流出?
→ 分解時盡量讓螃蟹保持水平,打開蟹殼後立即置於盤中,可減少蟹黃流失。
乾淨處理,才能吃出好味道
螃蟹處理的重點在於「乾淨」、「完整」、「新鮮」。
只要先冰鎮讓蟹安靜、仔細清洗縫隙、去除不能吃的部位,再搭配正確保存方式,就能保留最自然的鮮甜。
無論是紅蟳、三點蟹還是花蟹,處理流程都大同小異。掌握這幾個步驟,讓每次料理都能吃到原汁原味的海味幸福!